雷速体育直播

乡贤故事 | 李拔凿石平江
发布时间:2023-12-17 16:36:00 【我要纠错】 【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陈启西

  长江三峡,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全长近两百公里,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对于今天游船上的乘客而言,这是壮丽无比的景观。然而在古代,滩多水急的三峡航道,却给当地百姓和过往商旅带来诸多不便,对航道进行疏凿和整治是为官者的分内之事,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五月,四川犍为人李拔出任湖北分巡荆宜施道(辖荆州府、宜昌府、施南府),任内率众开凿三峡水路和纤道二十余处,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拔治理河道,注重到实地调查研究。李拔到任是在夏天,他冒着炎炎烈日,沿长江支流视察水运,一路走来,目睹三峡航道上过往船只很少,一片萧条景象。他觉得很奇怪,就向当地百姓打听,原来是链子溪栈道年久失修,山货都出不去,盐船又进不来。问题出在链子溪,那必须到实地查看一下。

  李拔来到链子溪栈道,抬头仰望,只见河道两岸是万仞悬崖,令人头晕目眩;低头俯视,只见绝壁直插谷底,河水吼声如雷。更要命的是,脚下栈道破损不堪,摇摇欲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商旅往来。行人一旦失足,抑或纤绳断裂,后果不堪设想,没有安全的纤夫栈道,船只如何向上游行驶?

  李拔找到三峡航道萧条的原因了,修复加固链子溪栈道成为当务之急。他回到驻地,连夜起草公文,向两湖总督报告请求拨款重修栈道,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为了修好这条栈道,李拔四处筹措银两,精心设计方案,聘请能工巧匠主事。施工期间,李拔坚守在工地上,解决工程遇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他的为民情怀,感动了附近民众,大家纷纷到工地帮忙,商贾积极出钱支持。经过两年多艰苦施工,一条有3条铁链、7个石眼、99个铁环、33级石阶的纤夫栈道胜利竣工。

  三峡归州段两岸悬壁陡峻,无路可走,商旅经过此处只能冒险从黄魔滩闯滩而行——真可谓“难于上青天”。李拔率工在此凿通了悬崖,为行人开通了一条道路,与此前无路可行,形成天壤之别。通道完工后,李拔在此题刻“路别云泥”四字,并于陈家湾题七绝诗刻于石上:“万石艅艎一线牵,同声欸乃韵悠然。泝流直上三千尺,箫鼓咚咚尽日填。”

  破水峡西起巴东的黄岩,东至归州的王家嘴,此峡以险闻名,古来船只航行至此,船工无不心惊肉跳,江水翻腾,船只“十有九翻”,俗称“鬼门关”。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命丧其间。在破水峡北的小溪边,建有一座七级宝塔,人称“义塔”,人们把从峡江中打捞起来的尸骨放入塔内,此塔又称“白骨塔”,此溪因而得名“宝塔河”,足见这段河滩的凶险。

  为排除凶险,造福百姓,李拔下定决心破除险阻,率领劳工打掉礁牙,掏开沙滩,几经艰苦施工,终于取得成功。大功告成后,李拔颇为自豪地在峡北岩壁上分两行镌刻了“化险为夷”四字,给后人提供了观测三峡河道安危的标志,又给人以排除万难的勇气。

  在西陵峡,至今流传许多李拔修河道的故事。西陵峡有民谣:“先人敢化险,我辈岂懦夫?”在秭归西陵峡段,李拔又率众整治三峡拽滩、兵书宝剑峡等处险恶之地。

  在拽滩,清朝初年,当地官府曾修过一条长八十三丈的纤道,后因年久失修,纤夫难以通行。李拔率众对纤道崩塌地段重新砌石修补,并凿开崖上纤道,为往来拉纤的船工修复了一条“救命路”。

  在距秭归县城数十里的大山中,有一个北风垭,垭上有一座老屈原庙。李拔在这里指挥众人治水之余,还曾登临此庙拜谒,为祭吊屈原题写了一尊碑刻。碑刻字里行间,袒露出他不畏这里的凶山恶水,敢与之斗争的精气神,并纵情讴歌屈原的高风亮节。

  巴东归州至东湖一带航道,“拽新滩、空舲、三珠、鹿角、虎牙等处,寸节皆滩。巉岩怪石,急湍横流,舟行触之,无不立碎覆辙,相循接救无术,其为生民之患久矣!”李拔主持疏凿航道,“去危石,开官漕,除急漩,修纤路。施工二十余处,群工雨集,万斧雷鸣。”历无数失败与成功的反复,而李拔督修意志弥坚,组织施工达二十余处,历两个寒冬,终于收到实效。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李拔三峡治水大功告成后,他异常兴奋,大笔疾书《凿石平江记》,并令人镌刻于黄陵庙禹王殿前,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凿去一分,则民受一分赐”。李拔以“大功告成”总结自己治理三峡的业绩,足见修河道之难,这是他历经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也是一代循吏李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真实写照。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王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