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今年以来,浙江省司法厅按照雷速体育直播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要求,在舟山试点打造“纵横一体、全域联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同盟体系,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已形成制度成果12项,“模块化”工作法等实践成果4项。
一、加强纵向体系建设,构筑执法协调监督同盟之“骨”。一是高标准谋划执法协调监督制度框架。聚焦当前执法监督主体多元、力量薄弱、权威不强等短板弱项,从监督渠道拓展、资源整合、效能提升等角度条分缕析14项试点任务,先后召开2次专题部署会、3次调研推进会,市县乡一体谋划,着力打造“权责清晰、运行规范、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舟山模式”。围绕工作规范、争议协调、监督流程、人员保障等标准化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循序谋划建立科学完备的执法协调监督制度框架,截至目前,已制定出台《舟山市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舟山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处理办法》等12项制度机制,内外协同、上下联动的执法监督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二是高质效打造执法协调监督基层支点。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意见》《舟山市基层专职执法监督员工作规则》,在全市36个乡镇(街道)配备专职监督员72名,15个赋权乡镇(街道)挂牌执法监督室,实现基层监督力量100%全覆盖。布控执法监督基层联系点和监督热线两个前沿“哨所”,共在5家重点企业(商会)、7个基层社区(站所)、1个共享法庭建立联系点13个,组建“哨兵”联络群,发放执法监督工作手册800余份,收集执法类线索和意见建议150余条,通过热线督办执法类投诉案件190余件,确保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三是高水平贯通纵向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立市县乡监督队伍常态化联络机制,共享涉执法问题类线索,实行一般线索“立督立改”、重大问题“逐级上报”,形成纵向贯通的严密监督体系。采取市级统筹点题、县(区)自主认领方式,打造执法监督“一地一品”亮点集群,定海、普陀两区立足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需求,深挖监督载体,夯实基层监督基础;岱山、嵊泗两县立足海洋渔业特色,探索海洋执法“督评调建”四步评议法,助推海上执法严格规范。
二、完善横向联动机制,凝聚执法协调监督同盟之“力”。一是创推与司法裁判机关协作机制。建立“一府两院”常态联络制度,在全省率先签署府院“备忘录”,在依法行政、法治监督等方面深化府院联动,举办农村违建监管问题法治论坛,联合协商制定违法建筑强制拆除流程图,召开专题研讨会破解执法实务问题30余个。与检察院搭建两法衔接、监督协作平台,检察官作为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监督人才库成员常态化参与案卷评查、专项监督及执法实务研讨20余次。二是创推与人大、监察机关协作机制。将行政执法情况纳入党委督察巡察清单,对执法部门开展进驻式问题排查,已累计巡察单位32家,制发执法监督通知书23份,反馈问题建议80余条。与人大法工委、监察委联合开展物业管理条例等地方立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项监督,并就社会噪声监管主体进行梳理明确,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社会问题。与监察机关建立案件研判和移送机制,对监督中发现的涉职务违法犯罪行为,及时移送监察机关处理。三是创推与新闻媒体机构的协作机制。通过地方网络问政、阳光热线等媒体平台以案说法、举例示纪,督促各执法部门轮流做客“阳光热线”直播间,正面回应社会关切的执法堵点问题,推动执法方式及作风转变,群众反馈良好。与市委网信办建立涉执法舆情监督机制,适时通报因行政执法不当引发的网络舆情,及时跟进纠偏,筑牢执法监督“防火墙”。
三、统筹集成优势资源,夯实执法协调监督同盟之“基”。一是集成协调监督人员力量。组建由专职监督、基层监督、法治监督、人民监督和专业监督等五大阵列组成的监督团队,推行“五督联动”模式,形成覆盖多领域、多环节、多层次的监督格局。已整合法治监督员170名、选聘专业监督人才20名、借力200余名基层法律顾问共同开展各类监督活动30余次,提出监督建议400余条。二是集成协调监督事项内容。针对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任务庞杂、点多面广、边界模糊等现状特点,首创“模块化”监督工作法,通过对执法规范指导、执法协调服务、执法监督评议等业务工作的标准化归整和系统性重构,形成“三纵四横”体系架构,涉及本地化制度16项,梳理格式化文本32个,编印成“舟山市行政执法监督模块化工作法”口袋版工具书,已印发500册,为全市监督人员提供随身参考。三是集成协调监督数字平台。充分运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归集的处罚办案、执法监督业务系统功能,实现全流程闭环式数字化监督,线上累计排查处理线索1036条,评查案卷284件,制发监督通知书21份,同比增长110%。积极布局本地化监督系统,开发建设“舟法智”一体化平台,用好用足“法治政府一键督”系统,线上生成执法问题清单并自动推送执法部门,实现精准规范监督。(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舟山市司法局)